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
【青春“三下乡”】红色故事代代传,家风教育永流芳
 作者:操晶晶 编辑:操晶晶  预审:付勇  终审:贾冠忠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6日 浏览次数:

“我的父亲是1929年参加的红军,那时才十三四岁,从红军到八路军,又到新四军,又到东北民族联军,这样一路走来的……”金寨县市场监管管理局主任潘义强正在向团队人员娓娓道来他父亲——金寨老县长潘黎明的故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这片写满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故事的土地上,环球360会员注册“红色大别山,青春信仰路”赴金寨县革命老区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团队)来到金寨县,将宣讲与调研相结合,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辈遗训千古传,红色家风继世长。红色故事代代传,家风教育永流芳。在这片红色革命文化滋养的沃土下,团队前往金寨干部培训学校与金寨一中等地,对校内人员进行了深度的调研与访谈。记者注意到,受访者们谈起自己的家庭,眼神都闪烁着万千光芒,他们脸上不约而同地洋溢出笑容与幸福。更加动容的是,受访者们介绍了革命先辈们在自身家庭中的教育、奉献与牺牲,团队成员们听完大都感受颇深,更加领悟了革命英雄蕴含在家风与家族文化中的拳拳爱国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金寨籍老将军们的红色家风教育为当地的后辈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心系群众,爱洒学子,传播种子,埋下希望,让每一个怀揣志向的学生能够坚定理想,坚韧奋斗,走出大山深处,实现心中的丘壑,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

詹大南老将军十分节俭,夫妇二人拿出积攒几十年的42000元,家庭成员们也支持他们的想法。子女们、侄女齐心协力,10000他5000,共同凑齐了10万元,在金寨当地建成并亲自提名了——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此外,他还在金寨一中设立了奖学金,在自己战斗过地方资助了50多名失学儿童,尽力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中将皮定均时常教育子女,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帮助那些死去战友的亲人一定要帮助家乡发展根据他的遗愿,亲属们秉承将军传统,多年来一直捐资支持家乡教育事业。2010 年,在子女皮效农、皮卫平等共同努力下,他们在家乡槐树湾捐资兴建了皮定均希望学校,并不断引资兴建了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不断改善了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了弘扬将军精神、教育子孙后代,2011年,他们又将老将军生前的380件遗物全部捐献给金寨县。2014年,又捐资200万元新兴学校综合楼。于是,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环境优美的学校坐落在大别山中,一个个烈士后代从这所学校走出深山老林、走向全国各地。

讲有温度的红色故事

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部副主任王凤霞女士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一则“有温度的”红色革命故事。

1936年,金刚台上下起一场罕见的大雪。敌人妄想一举扑灭大别山上的革命火种,又一次发动了搜山“清剿”。张敏是“金刚台妇女排”其中的一员,平时主要负责护理伤病员、做饭、熬药、缝补衣服、站岗放哨等任务。

由于山上长时间没吃的,张敏和战友们都饿得眼睛发花。张敏怀抱着刚出生六天的女儿,孩子更是饿得哇哇直哭……眼看着敌人步步逼近,孩子的哭声随时都会暴露战友的藏身之处。那一刻,张敏来不及多想,赶紧将空瘪的乳头塞进了孩子的小嘴里,然后紧紧地捂在胸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十几分钟后,敌人终于走远了,战友们安全了。张敏松开手,却发现女儿面色发青,早已没有了呼吸……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时,在金寨革命慱物馆听到张敏的英雄事迹,沉默许久,十分感动,并关切地问:“这位同志后来怎么样了?她有没有后人?”

回首革命时光,战士们凭借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长途跋涉走过千山万水。诚然,如张敏同志的后人曾祥所言:奶奶张敏和战友们一直坚守在大别山,和爷爷曾少甫等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赢得了“金刚台红旗不倒”的赞誉。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段段有温度的红色故事,一串串痛心疾首的回忆,一条条充满血泪的红色道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先辈们默默付出牺牲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动着后辈。

耳濡目染的红色熏陶

谈起对孩子进行的红色文化教育,王凤霞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她说到“我带孩子去看《革命者》这部电影,结束后孩子站在沙发上对我说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我脑海里就闪现出李大钊站在城墙上的场景,心里十分感动。”

“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金寨县,家家户户的父母们都会经常跟孩子讲述革命历史的故事,带领孩子们前往红军广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红色遗址,让他们了解到中国革命是靠着无数先辈们流血牺牲、英勇奋斗才获得的成功,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教导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习先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有所作为,为民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从小都对这些耳濡目染,受到的这些红色教育会随着阅历的增长,年龄的增加,逐渐变成一颗爱国之心。”金寨县党校培训部教师邓荣丽说道。

诚然,记者了解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仍然存在一部分金寨本地家庭的孩子们不了解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史,不理解红军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甚至不耐烦于金寨县红军英雄们的故事。记者认为,在金寨这个红色圣地下,应该不忘初心,加强家庭、学校等对年轻一辈的红色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