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地旅学院 马启萌)2018年7月17日早上7点20分,安徽师大晴空万里,花津湖水波光潋滟。地旅学院赴“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地区生态调研团队的队员们经过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之后,正式踏上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出发前往第一个目的地枞阳。他们的眼中充满着对调研任务圆满完成的信心。
长路漫漫,徽州大地高温依旧,队员们虽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在“引江济淮”工程的第一个点——枞阳闸,队员们开始了对其及周边地区的调研。
为了提高效率和充分发挥队员个人优势,此次调研兵分“自然组”和“人文组”两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远路何谈阻步伐,骄阳哪能盖热情”,队员们激情满怀、朝气蓬勃,与这似火的天气交相辉映。这支队伍聚如一团火,行像一阵风,带来了朝气,也带来了希望。
“自然组”智慧调研
“自然组”的队员们和同行的研究生队员们一起对枞阳闸进行了实地考察。团队首先在地图上定新老两闸点为考察地点,意喻枞阳闸过往、现在和未来。他们用坚定的意志与烈阳抗争,靠着双腿将图上小点化为眼前大闸。感叹着大闸汇聚智慧结晶的同时,队员们快速进入调研状态。骄阳似火的三伏天,让本来用肉眼就可以快速判断水流方向的过程变得困难起来,尽管户外条件限制重重,不过队员的智慧不容小觑,简单的矿泉水瓶和小石子的巧妙结合,便制成了测水流向的实用工具,测出顺时针环岛自西向东的流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调研行动队员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沿线建立解译标志为引江济淮沿线地区土地利用分析做准备。
最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枞阳闸边用无人机进行DOM影像的采集。分装好的设备、专业的组装、紧密的调试,起飞、盘旋、降落,无人机像一只雄鹰在枞阳闸上空侦查。由闸头到闸尾,从中间到两侧,与环境完美融合,用影像记录了枞阳闸的最美姿态。
“人文组”走心访谈
“人文组”队员们深入基层,探访枞阳闸周边村庄居民,实地调研枞阳闸周边受“引江济淮”工程影响需要搬迁的居民的情况,及“引江济淮”工程对他们的生活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根据之前拟定的调查问卷,对拆迁区域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对工程的了解程度及意见,以及工程对他们未来生活和收入的影响。通过向当地居委会咨询工程实施、拆迁范围以及补偿方式等情况,深入了解“引江济淮”工程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居民们对于调研给予了莫大的支持,并真诚地向实践队员叙说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也热情地接待实践队员,并与他们对于拆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团队从调研的结论中得知:“引江济淮”工程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开展,虽然很多居民平静安适的生活由此变得不同,离开居住多年的乡土,离别熟悉的邻居,前往陌生的地方居住,但是这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支持工程的开展的决心。从走访中团队也了解了关于工程许多未完善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居民仍旧选择支持“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这让队员们深受感动,这无疑也是对“引江济淮”工程莫大的鼓励。
夏日的路途因奋斗而不再枯燥,因互助而不再漫长。Gisers朝着心中最初的目标,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他们用行动书写着地信人的精神!